从时间上来说,年比月大;从空间上来说,城比院大,也就是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
贴春联都是按古时候贴法,因为在古时候横批都是从右到左写的,所以在贴对联时上联要贴在右侧,下联贴在左侧,从古至今一直延续到现在。
参考资料来源:–对联过年贴春联,怎样区分上下联?终于解开了多年的疑惑。科普视频,生活小妙招,小窍门,文化知识视频,历史视频,冷知识,涨知识。区分上下联:通过上下联最后一个字区分,仄声为上联,平声为下联。平仄的区分以现代汉语发音为准的话,三四声为仄声,一二声为平声。
左右顺序: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不过现在为了方便现代人阅读,也有上联在左,下联在右的,但要和横批保持一致,横批从右往左则必须上联在右,下联在左,反之。
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平仄相对),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断定对联的上下联,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
其实对联是很讲究平仄的,这也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关联。所以如果要区分上下联就要关注对联的最后一个字。通常如果是上联的话,它的最后一个字肯定就是仄的音调。而下联的话最后一个字肯定就是平的音调,这样读起来才会更顺口一些,不然肯定就会十分的别扭。
举个例子,“五湖四海皆春色”和“万水千山尽得辉”这两句,前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色”,第四声也就是仄声,因此应该是上联。而后一句最后一个字是“辉”,第一声也就是平生,因此第二句就是下联。
其实对联都是有因果关系的,上联肯定就是因,而下联一般都是果,其实在读对联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出来。一般上联都对下联有承上启下引导的作用。如果把两个对联调换位置的话,会觉得有些不通顺,或者意思表达得不太清楚。
对联中经常会出现关于时间和空间的事物,比如年年、时时、天天等等,在理论上年的范围是要比月广的,而月的范围是要比天大的。因此在区分上下联的时候一般都是依照着从大到小的顺序,也就是说上联的范围一般会更大。如果一副对联中有年年和月月的区别的话,那肯定含有年年的那一句话就是上联。
确认了对联的上下联以后其实就很容易分左右了,古人的习惯是从右边往左边看,所以上联一般要贴在右边,下联才贴在左边。对联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平声声调没有变化,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称为仄声。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根据声调可以区分对联的上下联。
一说春联来源于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贴春联已成风俗,红色的对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生辉。正如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以进门左边为准,因为此时面对对联。
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
“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
“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以进门为左
一是按音调平仄。春联一般都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注音第一、二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注音第三、四声)。
看横披的第一个字!第一个字在哪边,哪边就贴上联;最后一个字在哪边,哪边就贴下联以进门左边为准,因为此时面对对联。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在这里分享生活乐趣,表达意见主张,找到实用的生活信息,yibijjrongyidell,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