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里,有这样一个经典到快要用烂的桥段:在酒吧,一个喝闷酒的男人通常能引起异性的注意,因为这是一个有故事的男人。再比如《爱情公寓》里的爱情高手吕子乔,在教育展博时有这样一句台词:是爱让我变得忧郁。我漠然地看着世间的苍茫,原来爱,从不逗留。我叫展博,一个有故事的人。
即便观众已经知道吕子乔是怎样的人,知道也许他的故事不是真实的,但也往往容易被他的故事打动,甚至愿意相信那是真的。如果他犯了错,观众往往也比较宽容。
赤裸裸的“事实”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被当地的人驱逐,唾弃。而衣着华丽的“故事”所到之处,人们却夹道欢迎。“故事”一语中的地指出:没人愿意看见赤裸裸的事实,即便你袒露了真实的自己。同样的一个事实,为什么真实的样子令人排斥,穿上故事华丽的衣着,却摇身一变,变得人人喜欢?用故事包装事实,为什么结果迥然不同?
从最直接的层面而言,用故事包装事实,可以无限接近事实,但又不会去揭露事实,它超越了现实的报告结果,因而人们也就易于接受。
我们不妨继续从一些理论著作中寻找答案。吉姆?西诺雷利在《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一书中指出:通过情感故事包装过的事实,会以洪流般的势头迅速打开人们的心门,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影响。从人们的认知心理再进一步探讨,认知科学家罗杰?尚克也指出:人类生来就理解故事,而不是逻辑。所以,虽然人们往往愿意相信事实和数据,却容易被故事吸引。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即便人们明知不是真相,也还是选择相信。正如罗伯特麦基所说:“真相不是发生的事情,真相是我们认为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