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工作中常常面临大容量SSD不足的问题,这里说的大容量SSD并不是指1TB的,而是2TB这zhǒng容量,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的游戏体积越来越大,一个游戏上百GB已成常态,1TB的SSD在装了系统后其实塞不下多少个了,目前解决方法有两zhǒng,一是再塞个1TB的做游戏仓库,二就是直接用2TB的SSD,很明显单个SSD更便利自然也更受欢迎,这也是数量有限的2TB SSD抢手的原因。
其实大容量SSD更好用这个道理大家应该都明白,只不过此前2TB的确实比1TB的SSD贵太多了,然而随着好几个季度的价格下调,现在2TB的SSD价格不少都降到1000元以内,而且售价也不再是1TB的两倍以上,现在入手2TB的SSD其实更划算,特别对于游戏玩家来说,用2TB的SSD来扩容游戏盘是最好的选择,于是我们策划了这次2TB SSD横评。
这次我们一共选择了17款2TB SSD,其实本次横评的策划是在去年双11就开始的,产品也是那个时候购入的,当时选定目标是千元附近有两三百元左右浮动的区间,基本上都是讨论热度比较高的产品,但由于疫情原因那个月我们工作受到较大影响,后续的新品也较多,所以这个横评作为我们自己的选题就只能一直押后,现在SSD的价格已经和当时相比已经大幅跳水,长江存储的闪存大量涌入市场也诞生了不少新的SSD品牌,虽然我们这次横评并没有这些产品,但我们会持续观察他们。
由于选取产品的限制只有价格和容量,所以这17款SSD里面xìng能规格差异其实挺大的,在NVMe SSD里面最快的能到7000MB/s级别,最慢的只有2100MB/s,至于那个MX500是我们故意加进去的,是想给大家看看现在SATA盘和NVMe盘到底有多大差距,此外还能看下英睿达的整条SSD产品线的xìng能变化。
最后我们这次为了zhī作SSD的天梯榜,需要一个标准参照物,而且这参照物的xìng能不能低,所以我们还加了个Intel的傲腾905P 960GB进去,虽然它已经停产,但依然是可以吊打当前大部分消费级SSD的存在,当然你说它是不是最强,那当然不是,因为用PCI-E 4.0的傲腾早就出了,只不过只有服wù器版本。
通常来说,厂家基本上会告诉你SSD的连续读写xìng能,比如现在大部分旗舰级PCI-E 4.0 SSD都会标注7000MB/s的速度,但你会发现实际复制文件时其实达不到这速度,当中自然有目标盘写入速度限制的原因,但其另一个原因,就是这款SSD在QD1时达不到这速度。
SSD读写文件的速度其实和队列深度是有关的,不同队列深度情况下速度不一样,其实最初SATA时代连续读写xìng能在QD1到QD32基本都没啥变化,到了PCI-E 3.0时代就开始有SSD在QD1时连续读取速度和最大读取速度有出入了,但通常差距不会很大,然而到了PCI-E 4.0时代这问题就明显了,QD1时的速度和最大速度可以差个2到3千MB/s,而随机xìng能的差距大家应该很早就意识到了。
而对于大部分普通消费级的用户来说,SSD的高队列深度xìng能是发挥不出来的,根据Solidigm的统计,90%消费级的应用程序磁盘读写的QD都在1~2之内,大部分应用的QD不会超过4,所以SSD在低队列深度时的xìng能对用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而SSD的整体读写占比是70%读、30%写,当然具体到各个程序肯定会有不同,所以SSD的读取xìng能是相对较重要的,当然写入xìng能也很重要,只不过由于SLC Cache的存在让情况变得有点复杂,在有SLC Cache的情况下,基本上TLC和QLC SSD的写入速度都很快。
然而各款SSD的缓存容量不一样,我们测试是2TB这zhǒng大容量SSD,但有些早期方案的盘依然只有10几GB缓存,而那些用全盘SLC Cache的就算是QLC也有500多GB,TLC的甚至能达到600GB,这zhǒng盘即使用了过半空间后依然有较大容量的缓存,只不过代价就是缓存用光后掉速幅度会比其他盘要大,只不过从消费级应用角度来说,SLC Cache容量大点是没错的。
最后就是SLC Cache用光后就大家的xìng能落差就有点大,那些用全盘SLC Cache策略的SSD在缓存用光后写入速度是掉得非常厉害的,某些早期的512GB QLC SSD甚至会只有50MB/s,还不如HDD,但由于这次测试的是容量较大的2TB,所以至少也有150MB/s,即使是TLC SSD用全盘缓存方案的话依然会掉速掉得很厉害,只有300 MB/s,和用QLC的P41 Plus一个级别。
只不过这事情得从两个方面去看,SLC Cache用光后掉速确实很影响体验,但这次测试的大多数SSD都是拥有几百GB的SLC Cache的,即使占用过了50%依然有不少的容量,而SSD正常使用的话一次写入数百GB数据的情况是很少的,所以对于那些SLC Cache容量较大的SSD其实不需要太过在意它缓存用光后的写入xìng能,但也不代表完全不需要在意,我们这次横评也会对SSD这部分xìng能进行考核,只不过得分权重不会太高就是。
至于SSD的连续xìng能和随机xìng能那个更重要,其实都很重要,因为各zhǒng应用负载对SSD的读写cāo作是不一样的,以生产力工具而言,随机cāo作的占比就达到了90%,而内容创作软件的随机占比也达到了60%,但游戏应用连续cāo作的占比就占了70%,所以SSD的连续和随机xìng能都非常重要。
由于参与这次横评的SSD众多,我们就根据品牌放一同介绍了,其实在这些SSD之中不乏一些方案相似的产品,以下的介绍全部都是基于2TB版的规格。
英睿达这次我们测试的他们全新的产品,其中P5 Plus是他们家现在的旗舰产品,容量从500GB到2TB,主控是美光自研的DM02A1,闪存是美光176层堆叠3D TLC,并配有2GB美光LPDDR4缓存,采用PCI-E 4.0 x4接kǒu,最大连续读写速度6600/5000 MB/s,4K随机读写IOPS分别为720K和700K。
MX500则是这次测试唯一的一个SATA盘,它采用慧荣SM2259H主控搭配美光176层3D TLC闪存,还有1GB的美光DDR3缓存,容量从250GB到4TB都有,范围相当广,最大连续读写速度560/510 MB/s,4K随机读写IOPS分别为95K和90K,作为一个SATA盘来说已经是极限了。
金士顿测试的有KC3000、KC2500和NV2三款,其中KC3000是他们家的高端产品,是KC2500的继任者,目前KC2500已经停产,但市场上还有一定库存,这两款产品是本次参测产值中少数采用双面设计的M.2 SSD。其中KC3000拥有512GB到4TB的容量,它采用群联E18主控搭配美光176层3D TLC,配备2GB的DDR4缓存,最大连续读写速度7000/7000 MB/s,4K随机读写IOPS分别为1000K和1000K,本质上就是他们家旗舰产品FURY的限速产品,而且只是把最大读取速度从7300MB/s限制到7000MB/s,差别不大。
NV2则是金士顿的主流级产品,由于出货量大所以它和前代NV1一样主控和闪存都是混着用的,主控目前发现的就有慧荣SM2267XT和群联E21T两zhǒng,闪存的话也是3D TLC和QLC混用的,我们这次运气比较好mǎi到了慧荣SM2267XT搭铠侠112层3D TLC的版本,这款SSD容量从250GB起步,最大2TB,xìng能方面只给出了3500/2800 MB/s的连续读写xìng能,虽然这盘是支持PCI-E 4.0的,但速度上和3.0的没啥区别,没有提及随机xìng能,毕竟换方案会对随机xìng能影响很大。
西数这次测试了SN770和SN570两款产品,实际上这两款产品的硬件方案应该是一样的,均使用闪迪112层3D TLC,容量从250GB到2TB。SN770的主控是闪迪20-82-10081-A1,而SN570主控则是闪迪20-82-10082-A1,两者就差一个数字,主控大小以及SSD布局也是一致的,所以两者应该是同样的方案通过固件进行限速,其中SN770支持PCI-E 4.0,最大连续读写速度5150/4850 MB/s,4K随机读写IOPS分别为650K和800K。
海康存储CC700和C4000两者的硬件方案是一样的,容量从512GB到2TB,均采用联芸MAP1602搭配长江存储长江存储232层3D TLC,与致态的TiPlus 7100用的是同样方案,PCB也高度相似,但这两个所用的闪存单颗容量更大,只用了两颗就组成2TB,TiPlus 7100用了四颗。CC700与C4000所标注的xìng能是不一样的,CC700的最大连续读写速度7450/6750 MB/s,4K随机读写IOPS分别为860K和690K。而C4000的最大连续读写速度7000/6000 MB/s,4K随机读写IOPS分别为900K和700K。此外这两款产品质保耐久的是本次横评中最高的,达到3600TBW,远比同类产品高。
XPG SX8200 PRO是一款相当经典的产品,由于产品生命周期长,所以中途换过闪存,它的容量从256GB到2TB,采用慧荣SM2262主控,只支持PCI-E 3.0,我们手头上这款用的是SK海力士128层3D TLC闪存,并配有2GB三星DDR4缓存,它的最大连续读写速度3500/3000 MB/s,4K随机读写IOPS分别为390K和380K。
京东京造麒麟的容量256GB到2TB都有,它采用联芸MAP1202主控搭配长江存储128层3D TLC,整套方案和致态TiPlus 5000是一样的最大连续读写速度3500/3100 MB/s,4K随机读写并没有给出数据。
其实一直以来我们的SSD测试方法都是注重实际应用为主,这次也不会例外,主要还是以PCMark 10和3DMark的存储测试为重心,这两个测试都是实际使用时的磁盘轨迹回放,只不过平时都是直接放分数和传输速率大家可能没感觉,所以这次测试会把部分细项成绩列出,至于全部列出是不可能的,PCMark 10存储测试一共有23个项目,根本不可能全列出来。
此外我们还会使用《最终幻想14》的Benchmark程序作为补充,该Benchmark可以统计各个场景的载入时间并统计总载入时间,非常适合用来测试SSD在游戏中的表现。
理论xìng能方面,主要是一CrystalDiskMark为主,但测试内容并不是以前那样单纯跑一趟真实xìng能和峰值xìng能,而是会测试SSD在QD1到QD4时的连续读取、写入以及70/30的混合读写xìng能,随机xìng能方面还会加测QD32,看看它在高队列深度时的表现,而我们会算出这些测试的平均速度用来统计最后的超能指数,而且统计时不同队列深度的权重是不一样的,队列深度越低权重占比越大,其中连续xìng能的QD1占60%,QD2占30%,QD4占10%,随机xìng能的QD1占65%,QD2占30%,QD4占10%,QD32占5%。
负载较重的TxBENCH全盘写入以及使用IOMeter做离散测试也会保留,前者可以看到SSD的SLC Cache总容量,以及它在SLC Cache用光后的实际写入xìng能,后者可以观察SSD在长时间重载时的表现,但由于单次写入数百GB的情况不会有很多,至于IOMeter的测试对大部分人来说更意义不大,所以这两项测试的权重占比很低。
由于原始数据太多,CrystalDiskMark我们就只放计算过的速度了,至于那些想看原始数据的人,我们也会在这部分最后放出测试的截图。
MX500这颗SATA盘垫底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其次就是标称速度最低的铠侠RC20,傲腾905P的连续读写xìng能其实比不上许多PCI-E 3.0的SSD,这并不是它的强项。榜首三款产品用的都是联芸MAP1602加长江存储232层3D TLC的产品,和第四位的拉开了明显差距,但使用联芸MAP1202主控的两款产品xìng能就不算太理想,除NV2和P3 Plus之外的所有PCI-E 4.0 SSD都和PCI-E 3.0 SSD拉开了明显差距,原因是P3 Plus的QD1读取表现不是很好,要到QD4时才能达到标称速度,其他的SSD大部分QD1时也达不到标称速度,但基本上QD2时就能达到或者接近标称速度,至于NV2,它本身标称就和PCI-E 3.0的没啥区别。
连续写入xìng能方面,末尾三位与上面的读取测试一样没变,但榜首变成了Solidigm P41 Plus这款QLC SSD,它的固件是专门针对低队列深度进行过优化的,再加上CDM的测试全部都在SLC Cache的范围内,所以才能得出如此优秀的成绩,名列第二的是金士顿KC3000,它其实和P41 Plus差不了多少,在读取测试排名前三的三款SSD现在名列四到六位,在写入测试这里PCI-E 4.0 SSD都和PCI-E 3.0的拉开了明显差距,那些3.0的盘全部都无法突破3500MB/s的带宽鸿沟,而4.0的盘写入速度基本上都在4000MB/s以上,至于那个NV2,它已经被我当成3.0的盘了。
70/30连续读写方面,xìng能标准最出色的是金士顿KC3000,其次是海康的C4000和CC700,致态TiPlus 7100排第四,后排变动也挺大的,有三位选手跑到铠侠RC20和傲腾905P中间,包括SX8200 PRO和KC2500这两个用慧荣SM2262主控的,还有NV2这款入门级产品。
4K随机读取方面,大家忽略那个傲腾好了,根本就是降维打击,SATA接kǒu的SSD因为是AHCI的关系所以延迟比NVMe的大得多,导致4Kxìng能明显有落差,那些NVMe SSD其实大家的最大随机xìng能差别也挺大的,但我们这次是注重看低队列深度的,所以平均一拉下来大家差距其实不算明显,最优秀的还是用联芸MAP1602主控的三款,用QLC的P41 Plus在这里表现也非常出色。
4K随机写入xìng能,用SATAkǒu的MX500依然与其他NVMe SSD差一大截,傲腾905P在与有SLC Cache的NAND SSD相比写入是没有优势的,4K随机写入xìng能表现最差的是致态TiPlus 5000和京东京造麒麟,他们用的都是联芸MAP1202主控,明显和其他的SSD有差距,表现最优秀的是金士顿KC3000,第二是P3这个有点让人意外,还有SN770、P41 Plus和RC20的表现都挺不错的。
70/30随机读写方面,在NAND SSD里面表现最出色的是KC3000,明显比其他的SSD要快,但他们家那个NV2也是NVMe SSD里面最菜的,甚至还不如SATA盘,其他的SSD,我觉得在180MB/s画条线分成两个档次,当然京东的那个麒麟明显要比再降一级。
光看了上面CDM的理论xìng能测试其实还是很难判断SSD在实际应用时的表现会怎么样,而采用磁盘轨迹回放的PCMark 10存储测试就能告诉大家答案。
采用SATA接kǒu的MX500在PCMark 10存储测试里面只有700多分,而其他盘都是四位数的成绩,差距非常大。在NAND SSD里面,得分最高的是海康的C4000和CC700,紧随其后的是KC3000和P5 Plus,还有TiPlus 7100、SN770和P41 Plus这几款产品,它们的得分明显与下miàn的产品拉开了差距,中间有六款产品得分都在2600到2800之间,这些产品xìng能基本都是一个等级的,而铠侠的RC20不出意外的在NVMe SSD里面垫底,然后就是SN570和SX8200 PRO。
平均存储时间其实关系到SSD的响应速度,也就是常说的反应快慢,SATA SSD得分低的原因除了带宽限制之外就是它的延迟明显比NVMe SSD大太多了, 在NVMe SSD里面,傲腾905P算是T0,那七款平均存储时间在40到50us区间的算是T1,在60us的六款算T2,SN570和SX8200 PRO的平均存储时间明显比其他SSD高不少,至于RC20,这东西在NVMe SSD里面算高的了。
下miàn我们列出PCMark 10存储测试的部分细项成绩,由于所有测试项目一共有23个,全部列出来是不可能的,我们只列出部分几个,当中的游戏测试项目和下miàn的3DMark存储测试重合,大家直接看下miàn的细项就好了。
对于游戏玩家来说,3DMark存储测试的结果其实更为重要,测试项目全部都是与游戏相关的,在NAND SSD里面得分最高的是KC3000,它的得分明显高于别的SSD,当然几款得分高于3500的SSD其实xìng能都相当不错,而RC20、TiPlus 5000和麒麟这三款SSD得分在2500左右,在NVMe SSD里面垫底,他们的带宽与存储时间确实和别的产品有一定差距,当然怎么都比SATA SSD更好,接下来我们看看各细项的速度。
很明显在载入速度上SATA SSD确实要比NVMe SSD慢上不少,虽然不同游戏里面各款SSD的表现有一定出入,但在NVMe SSD里面RC20的游戏载入速度基本上垫底,而在NAND SSD里面表现最好的是海康的CC700和C4000以及致态的TiPlus 7100,这三款SSD用的都是同一套方案。此外表现较好的还有金士顿KC3000,他在移动、录制、保存游戏这些项目里面表现也相当亮眼。
3DMark的存储测试虽然可以给出游戏的载入速度以及平均存储时间,但对玩家来说感受最直观的还是游戏的整体载入时间是没有给出的,所以我们用了《最终幻想14》的Benchmark程序作为补充,采用4K分辨率测试并记录总载入时间。
换成载入时间的话,大家的差距就没那么大了,可以这样说,包括傲腾在内的NVMe SSD对玩家的体感时间差距都不大,SATA SSD确实会慢一些,但许多人估计也感受不到这3秒的差距。
如果光看曲线的话,写入速度稳定xìng抛开傲腾外就是MX500和RC20最稳定了,当然不可以脱离速度说这些,所以我们把测试数据归纳成下表:
但这zhǒng用入门主控用全盘SLC Cache策略的,当你SLC Cache用光后速度会降到非常低,西数那两个的TLC原始写入速度甚至还不如用QLC的P41 Plus,同样采用全盘SLC Cache策略但用带DRAM的高端主控的P5 Plus在缓存用光后也有700MB/s的写入速度,只不过它也不完全算用全盘SLC Cache策略就是了。
此外P3和P3 Plus其实也是用全盘SLC Cache策略的,只不过他们用的是QLC,所以得除以4,SLC Cache容量自然比同样采用全盘策略的TLC盘要低,只不过他们的QLC原始写入速度只有155MB/s左右,是这次横评中表现最差的两个。
大部分SSD在有SLC Cache时写入速度都是很快的,当缓存用完后速度基本都降得很厉害,降得越明显用户就越不爽,然而我们也不能光盯着这个来看,毕竟SSD的写入速度是由有SLC Cache的写入速度、SLC Cache容量以及无SLC Cache的写入速度这三部分所组成的。
我们把不同大小文件的写入速度归纳成上表,但测试是在空盘情况下做的,没有考虑到SLC Cache随硬盘占用衰减的情况,大家的SLC Cache容量差距也非常大,部分盘即使写入500GB也在SLC Cache空间内,有些盘50GB就超出了SLC Cache的容量,最明显就是P3和P3 Plus,它们即使到了500GB写入速度都很快,但全盘写入就非常慢,当然了由于各个盘容量不一,全盘写入时间没太大对比价值。
从数据表统计来看,10GB到500GB,写入速度最快的都是金士顿KC3000,其次是海康的C4000和CC700、致态TiPlus 7100这些,我们最后计算超能指数时会取500GB的写入耗时作为该测试的成绩。
某些盘看上去很稳定但实际上是IOPS非常低,说的就是用MAP1202主控的那两个盘,就离散曲线来看,P5 Plus的表现其实挺不错的,RC20、SN770、SN570这些分布也和紧凑,但IOPS相对较低,速度数据请看下表:
部分盘最小写入速度甚至会变成0字头,不过最小写入速度随机xìng太大,所以拿去算分的还是最后10分钟的平均写入速度,说真的这个测试大家看看就好,我们也只是用来考察SSD在极端情况下的表现,大家日常使用基本不会有这么重的负载。
在超能指数的统计中我们会综合上述六个压力测试的成绩,但各个测试的权重是不一样的,CrystalDiskMark的6个小项目加起来的权重占总分的20%,3DMark和PCMark 10的权重各占35%,这两个回访测试是得分的大头,《最终幻想14》占5%,而两个高负载测试权重很低,因为这些情况一般用户是比较少碰到的,TxBENCH的权重只有3%,而IOMeter只有2%。
所有测试项目都以傲腾905P的测试结果作为标准,超能指数是六个测试项目成绩的加权值之和,即:
根据新的测试体系,Intel傲腾905P 960GB的超能指数得分是96,虽然傲腾系列在消费级市场已经是绝唱,未来也有可能会彻底消失,但目前它还是吊打所有的NAND SSD的存在,随机xìng能比普通SSD强太多了,比连续xìng能的话上面还有个比905P强得多还贵得多P5800X存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东西出现能超越傲腾。
金士顿KC3000 2TB以88.5分获取本次2TB SSD横评第一的位置,第二第三位分别是海康的C4000和CC700,反正这两个也就固件有区别,得分也差不多,方案类似的致态TiPlus 7100的得分比它们低一点,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得分在80分以上的还有英睿达P5 Plus,西数SN770的得分也比较接近80,这些都是xìng能相当不错的产品。
金士顿KC3000xìng能虽然强,但价格也挺高的,结合价格因素的话海康的CC700和C4000是xìng价比最好的选择,不喜欢这个品牌的也可以选择致态的TiPlus 7100,反正它们的方案基本没啥区别,xìng能也是。此外如果单纯看价格的话,京东京造麒麟2TB才699元,它的xìng能虽然一般,但这个价格确实诱人。
有了超能指数和价格对比,这些2TB SSD各方面的优劣立即体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给最近想mǎiSSD的玩家提gòng一些建议 ,这些建议仅针对我们这次测试的SSD当前所用的方案。
本次测试综合xìng能最强的是金士顿KC3000 2TB,它在各个测试里面都有极佳的xìng能表现,看PCMark和3DMark的测试结果就知道它无论作为系统盘还是游戏盘都是十分强力的,SLC Cache容量高达479GB,缓存用光前写入速度达到6400MB/s,用光后依然有1600MB/s,是一款十分出色的高端产品,但与这次横评其他的产品相比价格就有点偏高了,而且是双面的,某些笔记本可能装不了。
而xìng价比最好的是海康威视C4000与CC700 2TB,它们两个的硬件是相同的,但固件有区别,CC700的SLC Cache更大,但缓外速度低,C4000的少点,但缓外速度更快,用起来没啥区别,它们两个xìng能相比KC3000略微低一点,但价格要实惠不少,追求xìng价比的话它们两个是最好的选择。
此外它们标称的TBW达到了3600比横评其他SSD都要高出至少一倍,而采用同款闪存的致态TiPlus 7100也只给出了1200 TBW,其实根据我们此前的SSD耐久度测试,其实1TB的TLC SSD可以轻松达到3000TBW没出故障,所以2TB的到3600TBW是完全没问题的,当然海康存储的SSD售后怎么样我们还不太了解,有需要慢慢观察。
至于其他的SSD,其实致态TiPlus 7100与海康的C4000、CC700没大差别,都是联芸MAP1602搭配长江存储长江存储232层3D TLC,就是致态TiPlus 7100用单颗512GB的闪存而海康用的是单颗1TB的,致态这个xìng能相对来说要低一些,但差别不大,可以看价格看品牌来mǎi。
本次横评得分比较高的产品除了KC3000与P5 Plus外,均采用Dramless设计,随着主控的不断迭代,Dramless设计的产品也越来越强,这次测试排第二到四位用的联芸MAP1602主控就是Dramless,它们的xìng能表现相当出色,但他们家的另一款主控MAP1202xìng能就比较菜了。然而与同代主控相比还是带DRAM缓存的更强,你们看各厂的旗舰SSD用什么方案就知道了。
作为PCI-E 3.0时代的旧产品,KC2500、SX8200 PRO、RC20这些产品虽然也是用带DRAM的方案,但已经被不少用Dramless的新品所超越,除了接kǒu限制外,新主控xìng能比旧主控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英睿达P3和P3 Plus两颗用QLC的SSDxìng能都比KC2500要强,它们凭借着海量的SLC Cache大幅削减了QLC原始写入速度低的劣势,缓存越大发生缓存用光的可能xìng就越少,毕竟不是谁都闲着没事干就整天往SSD里面写几百GB的东西,而且它们都有4TB的版本,虽然说KC3000也有4TB的,但它需要做双面,P3和P3 Plus只需要单面就能做到4TB,存储密度明显更高。从长远角度来看,SSD容量从2TB向4TB过渡也只是时间问题,大家参考HDD的主流容量变化趋势就好了。
此外Solidigm P41 Plus作为一款QLC SSD来说xìng能表现确实很不错,比不少TLC SSD都要强,SLC Cache用光后写入速度也不差,而且到了2TB这个容量,QLC的耐久度其实也不算什么问题了 ,但目前QLC SSD并不存在价格优势,说真的同价位可以mǎi到xìng能更好的TLC SSD的话也没啥必要mǎiQLC SSD。
英睿达P5 Plus虽然在我们这横评里面成绩还不错,但这是他们家旗舰产品,它最大读取速度只有6600MB/s放现在其实已经不够看了,别家的旗舰产品基本都能到7000MB/s以上,作为旗舰确实不太行。而西数的SN770准确来说其实并不是SN750的继任者,后者的真正后续产品是现在的旗舰SN850,而SN770现在的位置更像是SN550的原本的位置,至于那个限制成PCI-E 5.0的SN570则更像原来的SN350。
最后来说说这次横评的两个异端,一个就是Intel的傲腾905P,虽然说傲腾基本上算是退出消费级市场了,长远来说也很大概率退出数据中心市场,不是说这东西xìng能不好,大家看测试就能看出傲腾905P虽然用的是PCI-E 3.0kǒu,但xìng能依然吊打PCI-E 4.0 SSD,说到底傲腾所用的3D XPoint就和NAND闪存不是一个东西,它比SLC都要强别说现在最常见的TLC了,访问延迟低得多而且还可以直接覆写,这使得傲腾SSD有着比普通SSD强数倍的随机读取xìng能,写入也不会掉速,但这东西确实太贵了,大家都知道他xìng能好但实际愿意mǎi账的人不多,这导致Intel最终关闭了整个傲腾业务。
另一个就是作为SATA SSD的代表英睿达MX500,在NVMe时代SATA SSD的xìng能已经不太能看了,实在落后太多了,如果你的机器M.2kǒu或者PCI-E x16kǒu还有空位的话,优先选择M.2 NVMe SSD,毕竟xìng能差距摆在那里,SATA SSD与NVMe SSD也没有拉开价差,像京东京造麒麟这zhǒng699就能mǎi到的2TB NVMe SSD其实有许多,就算做仓库也是肯定优先选xìng能好的那个,当然了M.2kǒu的数量是有限的,SATAkǒu有许多,还有部分旧设备没有M.2kǒu,所以SATA盘还是有一定的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