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随笔

中国最年轻的司令员(中国最年轻的副司令)

  志愿军炮兵的台前,是炮兵指挥所主任匡裕民、炮7师师长颜伏等一线指挥员,而幕后英雄则是福将陈锡联。我军的“小钢炮”,打败了17国联军的大炮。

  陈锡联,1915年出生在著名的“将军县”湖北黄安,14岁参加了徐海东、詹才芳的游击队,跟随詹才芳来到红四发源地七里坪,参加了红军。

  1930年6月杨家寨战斗,第一次上战场的陈锡联趴在地上不敢动,班长孙玉清鼓励他不要怕,教他如何冲锋陷阵。此战歼灭郭汝栋2个连,陈锡联也得到了锻炼。

  8月,红1师在黄安四姑墩歼敌2个团大部。接连几仗下来,15岁的陈锡联勇敢出了名,营长高汉楚点评:小胖人小志气大,打仗勇敢,就像一个小钢炮!

  1930年10月,红军打下光山县城,陈锡联碰到连长孙玉清,孙玉清拿出几个铜板请客,陈锡联10几个人也凑了点钱,买了几根油条、一碗鸡血汤大家分着品尝。不料,被打成“吃喝委员会”成员,要被处决,幸亏视察的军长制止了抓捕。

  说,几个穷孩子跑出来闹革命,不就是肚子饿了一起吃点东西嘛,抓的放掉,没抓的不许抓。一句话救了陈锡联,直到晚年,陈锡联都念念不忘。

  1937年10月,22岁的陈锡联夜袭阳明堡,炸毁日机24架,有力配合了忻口战场,受到总部嘉奖,南京也奖励大洋2万元。随后是神头岭、响堂铺、百团大战。

  抗战胜利后,陈锡联任3纵司令员,参加了上党、邯郸、鲁西南战役。1947年进军大别山,打开了宛西局面。1947年4月,豫北战役全歼敌第2快速纵队。

  1949年2月,陈锡联力压“疯子”王近山,出任3兵团司令员,时年34岁,是最年轻的兵团司令。渡江后迂回大西南,攻占“陪都”重庆,成为重庆第一任书记和市长。

  抗战时期,八路军吃尽了没有重武器的苦头。解放时期,临汾、太原攻坚战没有大炮僵持不下,淮海战役最后也是靠三野大炮解决了问题。

  1950年4月,我军决定建立一支强大炮兵。炮兵掌舵人,主席首先想到红军的“小钢炮”,这样的虎将负责炮兵当然是内行。 陈锡联接到主席点将,忐忑不安,担心没有统率一个兵种的经验,怕干不好。刘邓首长勉励他,只要革命需要,不会可以边干边学。

  不到半年,志愿军渡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第一批13兵团6个军18个师,每个师有一个75毫米山炮营12门,3个迫击炮连30门,加上营、连迫击炮一个师火炮约50门。加上3个独立炮兵师参战火炮320门,与美联军相比差距很大。

  反观美联军,仅美第8集团军就有火炮2900多门,近一半100毫米以上重炮,240毫米重炮18门,美军一个师就有火炮800门,是志愿军的16倍。

  第一仗云山之战,志愿军39军8个团进攻只有2个炮兵团。第三次战役,志愿军6个军炮兵6个团,包围美军也很难吃掉对手一个团。相反,在美军火力打击下,志愿军伤亡很大。第4、5次战役,在美军“范弗里特弹药量”的战术下,双方进入僵持阶段。

  回国路上,陈锡联遭遇美机轰炸,一行人趁夜色躲进壕沟,等美机飞走才重新上车。回国后,陈锡联在国内精选8个师加入炮兵,在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组建8个训练基地,进行短期突击、战时训练,及时支援抗美援朝前线。

  随着大批苏制122毫米榴弹炮到来,志愿军火力加强。第五次战役时,志愿军火炮已增加到2000余门,还有火箭炮团。铁原阻击战,24门喀秋莎火箭炮起了关键作用。

  1952年底的上甘岭战役,美军320门火炮43天打出了200万发炮弹,还是没有拿下上甘岭。志愿军133门火炮24门火箭炮也打了40万发炮弹,杀伤敌军14000人。

  1951年11月马良山之战,志愿军一个步兵团,火力支援3个炮兵团1个坦克营。12月,主席指出:秋季作战取得胜利,炮火猛烈和射击准确实为制胜的要素。

  1953年3月丁字山之战,志愿军一个团攻坚有12个炮兵团支援。等到了1953年7月金城反击战,志愿军1100门火炮已经对美韩形成1.7:1的优势。接着,志愿军第一个合成军16军小试牛刀,猛烈的炮火就让联军感到了威慑。

  1958年8月23日 10月5日,我军炮兵36个营、海岸炮兵6个连460门火炮,对金门胡琏380门火炮进行了多次突然炮击。

  1959年,陈锡联调任司令员。1969年3月,和肖全夫一起指挥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用大炮捍卫了领土。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其中有7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司令员与司令员陈锡联对调,主席特地让陈锡联带到熟悉情况。

  之后,陈锡联深得器重,多次主持军中工作。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陈锡联牵头组建抗震救灾指挥部,调动部队组织抗震救灾。

  中国人民在解放战争后期曾编设兵团 ,一般相当于集团军,成立了19个兵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陆续取消兵团一级组织,由军区直辖军。

  十大元帅是指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十位军事家。他们分别是: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

  1、朱德(1886-1976),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55年授勋时为69岁。

  3、(1907-1971),原名林育蓉,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县(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林家大塆)。1955年授勋时为48岁。

  4、(1892-1986),1892年生,四川开县(现重庆开州区赵家镇)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战略家、战术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被誉为“军神”。1955年授勋时为63岁。

  6、陈毅(1901-1972),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1901年生,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1955年授勋时为54岁。

  7、罗荣桓(1902-1963),1902年生,湖南省衡山(今衡东)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1955年授勋时为53岁。

  8、(1901-1990),1901年生,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县人。1955年授勋时为54岁。

  9、(1899-1992),1899年12月生,四川江津市(现重庆江津区)人。1955年授勋时为56岁。

  10、(1897-1986),1897年4月28日生,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1955年授勋时为58岁。

  1、朱德,四川仪陇人,生于1886年,1922年在德国留学期间加入。他是八一南昌起义领导者之一,在井冈山任红四军军长。先后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总司令。

  2、彭德怀,湖南湘潭人,1928年加入,同年7月发动平江起义,此后曾任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他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

  3、,湖北黄冈人,1925年加入,1930年接任红四军军长,次年又任红一军团军团长,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时指挥了平型关战役,任东北野战军(四野)司令员指挥了辽沈、平津战役。

  4、,四川关县人,1926年加入后历任红军参谋长、一二九师师长、中原野战军(二野)司令员。

  5、贺龙,湖南桑植人,生于1896年,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并加入。他历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一二O师师长、晋绥野战军司令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6、陈毅,生于1901年,四川乐至人。1923年加入,南昌起义后与朱、毛组建红四军。后历任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新四军代军长、华东野战军(三野)司令员兼政委。

  7、罗荣桓,湖南衡山人,生于1902年。1927年加入。历任红四军政委、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四野政委。

  8、,1901年生于山西五台。1927年加入后历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一二九师副师长、华北军区副司令员等。

  9、,1899年生,四川江津人。1923年加入,曾任黄埔军校教官、红一军团政委、一一五师师长兼政委、华北军区司令员。

  10、,广东梅县人,1897年生,1927年加入,曾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总部参谋长等职。

  最年轻的开国元帅(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育容,湖北黄冈人,1955年授衔时年仅48岁,时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大元帅排第三位。

  最年轻的开国大将许光达(1908年11月19日—1969年6月3日),原名许德华,湖南长沙人,1955年授衔时年仅47岁,时任中国人民装甲兵司令员兼政委、装甲兵学院院长、坦克学校校长,十大大将排第十位。

  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萧华(1916年1月21日—1985年8月12日),也写作肖华,江西兴国人,1955年授衔时年仅39岁,时任中国人民总政治部副主任,57位上将排第17位。

  最年轻的开国中将有3位:刘西元(1917—2003),原名刘熙元,曾用名刘东元,江西吉安人,时任中国人民总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长;谢有法(1917—1995),江西兴国人,时任中国人民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张池明(1917—1997),又名张家相、张赤民、张家驹,湖北麻城(今河南新县)人,时任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参谋长。他们1955年授衔时均年仅38岁。

  最年轻的开国少将有2位:1955年授衔时最年轻的是吴忠(1921-1990),四川苍溪人,年仅34岁,时任第40军军长;此外还有个王扶之,1923年出生(至今健在),别名王硕,陕西子洲人,1964年授衔时41岁,时任第39军第一副军长。

  无论是戚继光还是郑成功,在历史上都是留下赫赫声明的,其实明朝的历史,在清朝的时候,被改…

  导语:蘑菇是一种菌类植物,属于真菌。据资料统计,蘑菇多达36000个种类,但可食用的蘑…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随笔 » 中国最年轻的司令员(中国最年轻的副司令)

我的生活随笔我的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