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所以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重阳节在饮食方面又要要注意哪些呢?重阳节吃什么? 九月初九重阳节了,重阳节是登高望远思念亲人的日子。中国传统的节日,都是和吃联系在一起的。重阳节吃什么好呢?传统九九重阳节要吃重阳糕,喝菊花酒,当然,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黄蟹肥时,所以吃螃蟹也很方便哟。 重阳节的花糕和栗子糕 北京的小吃中有两样是专在重阳节时食用的,一为花糕,一个是栗子糕。 花糕,别名也叫栗子糕。它的制法是用江米面加水蒸熟,用屉布沾水包起蒸熟的江米面揉均匀至光滑,分成四块,再分别拍成2厘米厚的片放在案板上,抹一层豆馅,再铺一层江米面,依次类推连铺三、四层后,在最上面密密实实的码上煮熟的栗子、桃仁、瓜仁,最后撒上京糕丝、青梅果脯等就算制成。无论看着还是吃着都类似于多层的酥皮儿。早年间在北京以东四牌楼那儿的致美斋、桂馨斋做的花糕最有名。 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而成的。具体做法是:将生栗子去皮蒸熟后捣成泥状,分成三份,一份摊开做底,然后铺一层京糕片,再铺一层栗子泥,再铺一层澄沙馅,最后在上面铺第三份栗子泥。而后,用切成小块的京糕片和青梅丝拼成各种图案。这样就制成了黄、红、褐三色相间五层码放的栗子糕。吃的时候再浇上用白糖和桂花熬成的糖汁。 在中国重阳节时吃花糕的风俗早在汉代就有,据当时的《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食人长寿。”其中“食蓬饵”,就是吃蓬糕的意思。说到九月初九吃重阳糕,在民间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古时候,在某地的一座高山上住着一户淳朴善良的农民,一日他耕地时遇见一位老者,告诉他在九月初九那一天他的家中将会有难,必须往高处搬家,搬得越高越好。这位农民将信将疑,犹犹豫豫终于在九月初九的早晨下定决心,举家向山上搬。还没有走出多远,原来家的地方就着起了大火,火接风势向上一直蔓延,他带着全家就不停的向上爬,一直爬到山顶才避开火势。以后,就有了在九月初九登高避祸的习俗。后来,为了方便,又逐渐演变成了在这一天“吃糕”代替“登高”,以求避祸的习俗。 重阳节的三种食俗 古代把农历三月三为春天的大节,叫上已;九月九为秋天的大节,曰重阳。上已踏青,以后逐渐被清明节所替代,但“三月三”这个吉祥的日子仍是壮族、黎族、畲族等少数民族重要节日。九月九,因为月日同声,又值秋日,历来受人们的重视。《易经》将“九”定为阳数,而“九”为阳数是最大的,两九相重称为“重九”,两阳相重叫“重阳”,可以引发人们许多的联想。中秋已过,步入盛秋,季节变化,又引起人们对人生的感叹,多种情感的交集,使得重阳节发展成为以娱乐为主的节日。在节日食品民俗事项中有三项,俗称:“三宝”。 第一,重阳要饮“菊花酒”。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将九月称“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称“九花”,北京将菊花当成市花之一。由于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在古人那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认为它是“延寿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弥坚。 第二,是吃花糕。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秋高气爽,登高辞青,品尝花糕,赏菊吟陶渊明诗句,举办各种尊老敬老活动,充满了人间亲情。我国南方普遍有重阳节插茱萸驱邪的习俗,而北京则以敬老为主要内容,所以赏菊多,而插茱萸者少。 第三,是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京城给九十九岁老人过生日叫“白寿”。有钱人家当日可举行以羊肉为主的宴会,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在这里分享生活乐趣,表达意见主张,找到实用的生活信息,ygfdfdfdfll,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在这里分享生活乐趣,表达意见主张,找到实用的生活信息,ygfdfdfdfll,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