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难归故里,印度市场食之难下咽;智能手机最后的增长红利,印度未来十年的增长潜力,弃之又着实可惜
6月13日,印度《经济时报》引述了三位知情人士的话称,印度有关部门已经向中国手机厂商传达要求,政府要求中国手机制造商为其当地公司引入印度本地股东,同时,还要求中国公司任命印度高管担任CEO、CFO、CTO等关键职位。
细审这一无理、荒诞的要求的意味,辛苦打拼20年的中国手机群雄在印度市场的结局,不论市场的胜败最终都会一样,为人作嫁而已,最终难免被当地财阀和政府势力联合收割。
疫情前,中国当时的手机龙头决绝地退出了印度市场,据传,做出决策的是日后成为英雄的一位风云人物。
但是,过去数年在经历了一系列税务问题、安全问题的纠缠之后,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的优胜者们似乎也看到了终点。
不是在市场上继续追赶、击败三星——目前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龙头,而是可能被当地有关部门强行收割。
在去年的三篇文章当中,《智物》曾经提到过一个猜测,在印中国手机龙头的结局或许会类似雅虎中国的模式,雅虎被自己模式的中国学习者击败之后,退出中国市场,然后将业务交给本土后起之秀的阿里巴巴。
类似之处在于结局和最终交易的技术方向,中国公司目前在印度的主要利润无法顺利转移到印度之外,主动分拆印度资产,引入印度当地投资者,然后在新加坡、香港、美国上市,可以让中国的这些手机群雄能够获得部分资本回报,回补手机实业的成本。
对比的不妥之处是,中国手机公司并未被市场击败,而是直接被当地的政策所强迫,生存、成长空间有限。
但是,未能料到的是,率先警觉,建议这一方案的是印度当地有关部门,而不是中国手机三英主动设计。
13日,《经济时报》的报道援引三位参会知情人士,一看可知,是其为当地有关部门代言发声,以图试探中国企业以及各界的反应。
6月10日,路透社报道了印度政府有关小米税务违规事件的最新进展,印度有关部门向小米公司以及三家银行发布通知,说明此前冻结小米6.732亿美金资金的原因,小米印度公司涉嫌违规向印度境外汇款。
这一次小米态度依然如故,《南华早报》和《第一财经日报》分别引述知情人士和小米公司的发言称,小米将继续法律维权的行动。
有熟悉印度市场的人士介绍,中国三强OPPO、小米、vivo在印度本土化的程度各自不同,曾经聘任了本土CEO的小米,实则本土制造程度较弱。
但是,对于小米之外的中国同行来说,通过提升本土制造程度,绝非达到印度有关部门的预想,绝非当地无理袭扰政策的终点。
这一次并未有媒体提及,股权、高管任命的诉求有针对三星,当然也并未针对苹果,而是仅限中国的手机制造厂商。
但是,驱赶中国产业之后,任由三星、苹果收割印度市场是印度有关方面所真正乐见的结局吗?《Quarz》的一篇简短的分析文章大概讲述了这一无理求索的脉络,曾经印度有关方面希望借助一些特殊事件,帮助当地企业比如MacroMax回归印度手机市场的主流。
通过税务事件、数据安全,以及接下来的引入本地投资人股权以及任命印度裔高管,印度有关方面似乎有意在造就一个类似“雅虎中国”模式,既要获得市场收益,又能培养起本土的产业力量和人才。
这一想法似曾相识?问题是,小米、OPPO、vivo谁会先低头纳降?按照此前某些国家的旧例,市场上率先掉队的,往往是最早同意市场换技术的,目前的格局来看,仍旧难分难解。
而今,印度有关方面如此积极主动的监管意愿,小米、OPPO、vivo能不顺从?过去半年当中,印度曾经的亚洲巨富阿达尼倒下,所谓的印度财阀模式的成功之处,已经引发外界的讨论和反思。
另外的话题是,不管东方企业自己曾经采取过什么样的手段和措施,如今的格局是,中国企业通过借鉴、拷贝海外产品、技术,如今创立了自己的品牌,试图确立全球品牌、占领全球市场,横向扩张之路,看来是异常艰难。
若非如此,中国企业或许需要借鉴特斯拉、苹果模式,自己创造新产品,创造新科技,显然,这是中国企业家最不擅长的路径,OPPO、vivo、小米,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