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蘑被当地人俗称土楞蘑、路基蘑,学名烟色离褶伞,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大兴安岭韩家园林业局施业区、新林富林林场、十八站管护区境内,其他地区有零星分布。毛尖蘑生长在采金尾矿植被恢复后的阔叶林下地表、修路两侧的路基土上、林地草甸土上。毛尖蘑茎如鸡腿,顶如圆球,呈深黄色,晒干后呈暗褐色。此蘑肉嫩味香,它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属于珍稀食用药用真菌。毛尖蘑在盛产年份,年产干品5000kg 左右,价格为300~400元/kg-1 ,由于连年无序采摘,造成了野生资源的破坏,使毛尖蘑干品产量急剧下降,市场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吉山花瑶自媒体网络首发]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韩家园林业局施业区、新林林业局富林林场、十八站管护区境内,加格达奇、松岭、塔河、呼中等地少量分布。
毛尖蘑生长在采金尾矿植被恢复后的阔叶林下地表、修路两侧的路基土上、林地草甸土上。林地郁密度0.6~0.8 ,林内大部分是阔叶树,有桦树、柞树、水冬瓜,柳树等,有少部分针叶树。
菌盖初期球形至偏半球形,后期平展,宽1.5~8cm ,浅灰褐色,边缘有条纹,菌盖表面初微黏,成熟后表面平滑;菌肉白色,肉厚;菌褶直生至弯生,白色至灰白色,不等长;菌柄白色,长2~8cm,粗0.3~2.5cm ,中下部粗壮,内实,靠近下部常多株聚生于同一柄茎上,丛生。
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缓,地面覆殖层及土层厚度20cm 左右,三分阳七分阴的疏林地。以利于菌袋摆放,散射光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等天然有利条件下栽培毛尖蘑。
常用配方:阔叶树木屑83% ,麸皮14% ,豆粉2%,石膏1% ,含水量控制在60%~62% 。配制培养料,拌匀后装入 16.5cm×36cm×0.04cm 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湿料 1.1~1.2kg ,常压100 ℃ 灭菌6~8h ,冷却后从一端接入原种,放置培养室16~20℃ 条件下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40%~50% ,75~80d满袋,菌丝长满后在培养室低温条件下保存到下地。
根据林地走势,合理确定摆放空间。挖宽25~30cm,深15cm ,长度适宜的沟畦,将菌袋脱袋后卧式码放在沟畦内,上面覆盖 1cm 左右的沟内覆殖土压实,上面再覆盖2~3cm 左右的松针落叶进入林下出菇模式,袋与袋之间距离 8cm ,每三行之间预留50cm 左右的作业道,摆放12袋· m -3 左右,每667m2地可摆6000~7000袋。
在林下栽培最好配有微喷设施,毛尖蘑在原基形成期和出菇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依靠自然天气很难实现大面积出菇。菌袋覆土后5d内不用浇水,5d 后当菌丝充分恢复后进行浇水管理,在自然降雨的条件下不用浇水,如果是晴天,在原基形成之前,早晚浇水,每次 3min ,感官状态是覆盖物和下面的土层一直保持湿润,直到出现原基,大概覆土后16~20d 形成原基。原基大部分形成后,要加大浇水管理,如果不下雨,除中午之外,每天至少浇 3 次水,每次 3~5min ,保持林内空气湿度直到采收,一般原基形成后 13d左右就陆续进入采收期,从覆土到采收整个周期35~40d 。
在菇盖长大,稍平展(即八分熟)弹射孢子前为采收期,采收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掐住菌柄下部轻轻旋转提起即可。将朵状的子实体一个个掰开并将根部清理干净放在有纱窗的架子上晾晒。
如果自制菌种,一袋栽培种的成本是4.0元(从制种到采收结束),林地栽培85%实现出菇,以每667m2地栽培6000袋计算,一袋平均干质量30g ,毛尖蘑干品收购价50元·kg-1 ,一袋收益是6.0元,一袋纯利润2.0元,每667m2地纯利润11000元左右。
在林地栽培要选择抗 强的菌种,熟期最好在下地后40内之内完成采收。如果选择出菇早的菌种,一般抗病 弱,如果下地早了,连续遇上高温高湿很容易造成大面积感染,出现大面积不出菇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产量和效益。
秋季栽培要把握好下地时间,如果下地早了遇上高温高湿可能造成大面积感染,如果下地晚了,在出菇期赶上霜冻,子实体还没长大影响产量和品质。
毛尖蘑是低温型菌种,生长缓慢,尤其是在栽培种培养过程中,环境条件一定要保持干净无杂菌,通风干燥,否则,很容易造成毛尖蘑还没有长满袋就感染杂菌,影响菌种的质量和成品率。
在原基形成期不需要太多的水分,保持土壤表面湿润就好,在出菇期,水分要大些,保持蘑菇表面一直处于湿润状态。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在这里分享生活乐趣,表达意见主张,找到实用的生活信息,ygfdfdfdfll,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